黄山市:乡风文明浸润和美乡村
乡村之美,美在“内外兼修”。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这是新时代提出的崭新考题、面临的重大课题。
黄山市始终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以良好乡风浸润人心、引领向善、凝聚力量。如今的黄山大地,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拂着秀水青山,为群众提供着丰厚的精神滋养,也为和美乡村的持续发展提供着源源不竭的精神和文化动力。
文化供给“润物细无声”
走进屯溪区奕棋镇查塘村,“孝善文化”跃然于文化墙上,一幅幅关于“孝老爱亲、知恩感恩、节俭简朴、勤奋持家”的彩绘让乡村小巷更有“灵魂”、更有看头。在徽州区富溪乡碣石村,以历代名人家风家训为主题的家训文化墙同样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构建了和谐家庭、和谐乡村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文化上墙,文明“植”心。如今的黄山乡村,一面又一面文化墙成了宣传政策、移风易俗、服务群众的文化主阵地。
村史村歌则是乡村推进乡风文明的另一“活课堂”。聂家山是黄山区谭家桥镇中墩村的一个自然村,也是红色革命老区。去年5月,该村建设完成聂家山红色展陈馆,通过图文、视频,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和谭家桥英雄儿女的光辉革命历史。村党总支副书记杨忠和说:“展陈馆能让大家‘知所从来,方明所去’,让我们拥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今年5月,由歙县武阳乡武阳村原创的村歌《千年武阳我爱你》在第十二届全国村歌大赛中斩获词、曲、唱三大金奖,这首展现武阳村自然风光、乡土特产、风土人情的歌曲,不仅唱出了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赞颂,也展现了乡村追求真善美的精神风貌。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乡土文化是乡村的精神支柱,是涵养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的重要沃土。通过送文化、种文化,农民充分感受到了乡土文化带来的精神滋养,广大乡村就在这样的“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了乡风文明的浸润。
“文明之种”播撒进生活日常
新安江上游的休宁县流口镇流口村山清水秀、屋舍俨然、窗明几净,这样的乡村美景不仅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少不了当地村民的精心维护。“早些年可不是这样的。”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过去河里常能看见垃圾,但自从2016年村里开了第一家‘生态美超市’,垃圾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大家就不再乱丢了。”
走进村里的“生态美超市”,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墙上挂着超市的积分奖励标准表、回收物兑换标准表等。据介绍,村民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不易降解和处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垃圾集中处理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在“生态美超市”可用积分兑换价值不等的物品。近年来,流口镇不断拓展“生态美”的内涵和外延,群众还可以通过见义勇为、护河禁渔等正能量行为获得相应的积分。
时至今日,“生态美超市”已经在新安江流域建成超400家,小积分一步步“兑”出了“好乡风”。
2019年,作为全省选点建设县,歙县在徽城镇、深渡镇2个乡镇25个村率先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以信用做担保,为乡村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路径。当前,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已在全市全域推开。这项工作把徽州文化中的诚信基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要求紧密结合,实现了信用建设与村民个人自身发展、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一体融合,带动了乡村诚信蔚然成风。
除此之外,黄山市还出台“信用礼遇政策”88条,各类惠民政策惠及群众18.7万人次,真正让诚信增值、让德者有“得”;创新开展“六个好”乡风文明评议,结合归集采集的信用数据,对群众进行建档评级,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坚持信用村、法治乡村一体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引导群众遵规守法,聚力打造了孝美查塘、幸福大茂、和美响潭等150个信用好、产业强、治理优的徽风皖韵和美乡村……
让文明乡风“吹”动基层善治
清道光年间,曾任开封知府的黟县西递村人胡文照在修缮祖居时,主动“削屋角三分、退阁楼一步”,以利他人通行,并在门额上题刻“作退一步想”,告诫族人及后代谦和礼让、敦亲睦邻。
“作退一步想”虽仅有五字,却是古徽州“息纷止争”文化精髓的见证。近年来,黄山市充分挖掘徽州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善治因子,创新推出“作退一步想”工作法,总结形成“听、理、劝、借、退、和”6字调解工作法,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打造了具有黄山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品牌。不仅如此,黄山市还积极拓展“作退一步想”适用领域,将“作退一步想”融入家规家训、村规民约,倡导谦和礼让、互尊互敬的亲邻相处之道,提升乡风文明;把“作退一步想”列入客栈联盟、民宿协会等行业组织章程,倡导重义轻利、诚信经营。据悉,黄山市各地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每年运用“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化解矛盾纠纷1.2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我们的村规民约都是大家一起参与制定的,朗朗上口又接地气。有了村规民约后,村里环境改善了,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邻里之间矛盾纠纷也少了。”黄山区耿城镇沟村一名村民如是说。近年来,黄山区以“党建引领,村居发动,群众参与”的方式,引导全区84个村(居)结合村居实情,将爱国守法、孝老爱亲、移风易俗、诚信清廉、防火安全、邻里关系等写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内容细化到了村(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构建起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框架。同时,全面推广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积极引导群众主动有序参与村(居)治理。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村规民约不仅培育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环境整洁的文明乡风,也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明乡风劲吹,激活乡村善治,这样的场景在黄山大地已处处可见。
蓬勃向上的文明力量溢于点滴之处,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拂于方寸之间,黄山广大乡村,正以一个个具象,生动诠释着文明的温暖和力量。(记者 李晓洁)
敬请关注“安徽文明网”微信公众号